
電影|『為愛癡狂』每個城市不斷不斷發生的事A New York Love Story
想不動腦的看一部電影,不期待獲得什麼驚天動地的或洗滌心靈的收穫,純粹是想休息一下看看影片,選了這部「為愛癡狂」簡介為
「紐約都會的璀璨夜晚.美麗的舞者達芬妮與才華洋溢的帥氣畫家.兩人初次約會即擦出激烈火花.達芬妮開心自己終於找到真命天子.但遲遲不肯給予承諾的畫家堅持兩人只是開放式關係.仍保有性愛自由的權力.不甘示弱的達芬妮決定徹底解放.踏入這場愛情關係…」
最先吸引我的是兩個人的職業,舞者和畫家,畫家常會給人有獨立孤僻的印象,我想看看,究竟畫家的感情觀是不是能讓人感同身受的。畫家不僅樣貌好看,深情的迷人電眼容易讓人覺得他眼中只有自己,加上微微陰鬱的特質,讓人不禁想「多體諒」他,然而這份額外的體諒,最終變成女主角扼殺自己的利刃。
電影之所以好看,就是可以在每一個角色裡面都看見自己,對每一個角色產生認同感,即使同時是受傷的那個、和花心的那個甚至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她的過度強烈道德感,所說出的「批判」他人的話,也都像自己曾經說過的,原來對朋友的「關心」有時候是那樣刺人。

站在畫家的角度,情感豐沛是天生的。期待被他人體諒、包容。不願錯失任何人生的精彩刺激時刻,或許也是一種看不清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的特質(片中他提到:去特殊場所不是真的想做什麼,而是能提升自信心。)所以選擇什麼都要,沒有辦法取捨,傷害了身邊的伴侶時,或許他也一樣很難過,但是復原能力強、好奇心重、同情慈悲心(其實是個偽善)過量、不知如何拒絕,演變成男女關係拖延的歹戲。畫家或許真心喜歡女主角,再追回的那場戲中,我相信他「當下」是認真的,利用他的肢體擁抱親吻女主角,直接用身體溫度融化還在抗拒的對方,不願意冷靜「談話」,或許這些感情都是「真的」,全都是真心喜歡,只是情感豐沛的他,沒辦法理解對一個人的感情負責是什麼樣的情況,沒辦法只對「單一」對象,不知道這是生物本能還是僅花心的藉口,可能…..加入慈濟博愛大愛,很適合他。
站在女主角的角度,遇見自己喜歡的對象,覺得對方魅力無限,在短時間內幾乎認定他是真命天子了,卻發現他不只一個床伴,好在這時還不算陷的太深,不至於痛哭負傷離開。但對女主角來說,這樣的情況是最危險的,內心自動被貶低為「他的多位床伴之一」,不服輸的心態湧現、報復的心態(究竟是報復誰?)、想靠外力讓自己壯大的心態,使她開始嘗試和多位對象約會,不論男女或年紀。遊走在這些人身上獲得更多自信心,同時也期望讓畫家有一點醋意。漸漸的她也更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哪一種類型,跟年紀輕的男孩相處很好、跟同性別的金髮尤物也還愉快。她沒有發覺自己行為與以往不同,只是在更多對象身上獲得了自信心(其實也是在畫家身上感到彌補失落的方法),這時她的好友用嚴厲的語氣「提醒」她,使她爆跳起來,她感受到自己被「評斷、審判」(judge),其實真正令她爆跳的是自己小心維護的那份失落和脆弱感被攤在大家眼皮下。
「沒有人可以評斷另外一個人。」即使對方的行為有些偏差,都有他的立場和原因,自己永遠都不是對方,不能100%感同身受。所以遇見自己不喜歡的行為,不要當下評斷,可以溫柔提醒,但絕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審判。這讓我想起另外一部日本電影 腦男The Brain Man,真的可以「正義的殺人」嗎?
和其他男士交往 嘗試和女性交往 和年紀輕的小弟弟
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常以個人的道德標準評斷他人,覺得羞愧。花心的人可能不是故意,死心塌地的笨女人也不是真的笨,誰能確保發生在自己身上能理智的全身而退?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所有的是非都是一連串的深灰和淺灰。

- 為愛痴狂
- 1小時16分| 輔15級| HD|
- 上 映: 2015
- 發 音: 英語
- 類 型: 浪漫愛情
- 演 員: 理查肖特 艾波拉伊琪諾 西沃恩弗琳 米格爾平松 寇特妮瑞德
- 導 演: 艾波拉伊琪諾
▶其他電影推薦